菜單,有人說它是餐廳的第二位接待員,在客人入座後立刻開始提供資訊服務。
這單元『60家店-開店前後大哉問』是統計已開業平均一年以上的 60家店家,所整理出來的資料,這寶貴的訊息就是希望可以給想開店的您降低開店風險。
菜單的設計是一門大學問,光位置的不同或照片大小就可以影響到銷售的狀況,我們在之前就有分享過一篇 操控客人點餐的神奇小魔法,而現在要分享的是菜單上商品的存活率。
開店之前我們通常先有產品才開始做後續的規劃,心中一定會想要把自己愛吃的都放上菜單和客人分享,但回到現實的經營層面,有時太多的商品不見得能凸顯主力特色是什麼,但太少也會讓來的客人沒得選擇,所以我們一貫的也是來問問看店家朋友們,到底開店前後菜單上的數量會改變多少呢?
我們針對60間平均開業一年以上的店家做了一份問卷,問題是:
當初開店時的菜單和現在的差異有多大?有多少比例的商品已經不在菜單上了?
結果蠻有趣的,有19家在開店以後改了超過40%以上的菜單,有40家平均也改了將近20%左右,只有1家是開店後從沒改變過,我們研究後發現他們的店雖然是新開的,但產品已經賣了十幾年,果然就能精準地打入市場不需要修正!
大家最期待的結論又來了,到底開店前後菜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?我們也做了深度的調查,歸納出三個要換掉商品的關鍵:
口味過度特別
要能夠讓人印象深刻,就是要能不按牌理出牌,但拿捏得氛圍就要格外注意。對客人來說,不同於過往經驗的料理,其實接受度是低的,大家或許會因為好奇而嚐鮮,但很難長久,像是臭豆腐加泡菜,這是多數人接受的搭配,但想要變成漢堡或是西式料理的時候,就真的要多觀察客人反應了。
食材無法共用
商品賣得好還不夠,成本控管絕對也是重要的環節,「損耗率」就是其中一部分。舉例來說,一間小型的居酒屋,主推是雞肉串的商品,因為怕太單調所以有提供少量的海鮮,但當海鮮和其他的產品無法共用時( 像是雞肉可以直接烤,也可以塞進飯糰糰裡當料),若退冰了卻沒人點,就可能得自己吃掉或丟棄,這種彈性不高的商品也是最常被優先換掉的。
單純賣得不好
餐飲業的商品有所謂的「SABC理論」,S就是「銷量好,利潤好」,A就是「銷量好,利潤少」,B就是「銷量少,利潤好」,C就是「銷量少,利潤少」,雖然C不一定不好吃,但有時在店家氛圍裡面就是沒有特別突出,無法成為主力,與其這樣放著還不如多試試看別的商品,適時汰舊換新,也可以給客人有種持續在進步的感覺。
菜單上的商品真的不容易拿捏,就算它是銷量少、利潤少的「C級」商品,還是有客人喜歡吃,有時他們發現這道商品沒了還會特地詢問,但開店就是這樣,很難讓每一個人都開心,我們必須思考在長期經營的基礎下該如何取捨,讓店的走向可以更明確!
下次分享的是:
當初租店面時的價格,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合理嗎?如果重來,覺得一年可以省下多少房租?
敬請期待!